热播热播剧免费播放入口频道,japanese色国产在线看视频_蓝光免费播放

當前位置: 首頁 -> 綜合新聞 -> 理工要聞 -> 正文
理工要聞
堅持五育并舉、四金同進、以本為本、融合創新 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2024-10-18

編者按: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學校聚焦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產教融合、科技成果轉化等領域,系統梳理新時代第一次全國教育大會以來教育改革發展取得的成效成果。官網開設“教育強市看天理”專欄,以系列報道的方式,呈現廣大師生勇于創新、勇攀高峰,服務國家戰略需要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在建設教育強國的新征程上不斷彰顯天理作為、唱響天理之聲。


學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致力于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大力弘揚“教研競進 涵德致知”的教風精神,堅持“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鑄牢“五育”基石,加強“四金”建設,為建設教育強國,彰顯天理作為,奮力譜寫教育強國建設嶄新篇章貢獻天理力量。


強化思想政治教育 鑄魂育人成效顯著

一是夯實思政課程建設,完善“五育并舉”人才培養體系。學校成立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指導委員會,出臺《天津理工大學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工作方案》,建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為核心的思政課程體系;建立美育實踐學分認定機制,把美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增加勞動教育課程理論學時,實現“課堂教育與課外教育互補、集中教育與分散教育并存”的勞動教育模式;深化體育教學改革,推進體育翻轉課堂建設,實現專業教育與體育鍛煉協調互融。二是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構建思政育人新格局。全面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教學大綱,將立德樹人作為培養方案制定、課程設置的主要依據,將“課程思政”目標融入各教學環節,推動思政教育有機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設立校級教學基金“課程思政”課改專項,資助“課程思政”課改專項90項,10門課程被認定為天津市課程思政示范課程,7本教材被評選為天津市高校課程思政優秀教材,2個教學案例獲評天津市高校課程思政優秀案例。



加強教風學風建設 教學相長蔚然成風

一是著力構建促進教風學風建設的長效機制。堅持以“優良黨風帶教風端學風”,培育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通過三年多的持續深化建設,已在全校形成了崇教尚學的良好局面。二是打造師生共同體,形成教學相長的良好局面。通過打造“特色示范課堂”,增進教師課堂教學藝術,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促使學生主動融入課堂、參與教學互動,營造教學相長、相互促進的教學氛圍。三是聚焦教育強國戰略,持續抓實教風學風建設。聚焦教育強國、教育強市建設,扎實開展“天理行動”,建設了一批具有天理特色、符合社會需求的金專、金課、金師、金教材,進一步健全了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夯實了人才自主培養“新基建”,將“質量文化”內化為全校師生的共同價值追求。


專業建設成效斐然 內涵建設精進深化

一是調整專業布局,穩步推進專業優化設置。學校出臺了《天津理工大學本科專業優化改革實施方案》,先后增設了一批響應國家戰略、滿足行業需求、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興專業,主動停招和撤銷就業率過低、招生質量不高的專業。2018年至今,我校新增本科專業9個、停招專業8個、撤銷專業3個。二是拓展專業建設形式,推動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改革。面向本科生開設輔修專業及微專業。目前已設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機械工程、人工智能等10個輔修專業。開設“項目投資決策與價值規劃”“智慧航海與智能船舶”兩個微專業,并于2024年順利開班。三是強一流重認證,扎實培育優勢專業。學校現有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22個、市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9個,通過工程教育認證專業16個,認證數量位于市屬高校前列。管理學院國際精英商學院認證(AACSB)已順利獲得通過。四是優化人才培養,完善本科育人體系。開展2024級新一輪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完善工作。新版方案聚焦智能創新,更加關注專業學科聯動,繼續突出“產出導向”,強化價值引領,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教研成果豐碩喜人

一是持續建章立制,加強教學制度建設。修訂完善《天津理工大學教學基金項目管理規定》等管理文件35個,出臺制度文件21個,健全教育教學規章制度體系。二是以項目為載體,持續開展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完成教育部新工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等國家級教學改革項目4項,獲批省部級以上教學改革項目立項32項,開展校級教改立項544項;深化改革推動教學成果培育,完成市教育科學規劃辦天津市教學成果獎重點培育項目3項,獲批天津市新一輪教學成果重點培育項目2項;獲市級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一等獎9項。三是強化有組織的教研,構建全覆蓋的基層教學組織體系。實施“三個一”工程,堅持成果導向,推進基層教學組織建設、全校備案基層教學組織143個。學校獲批市級教學團隊10支,“機械電子工程專業虛擬教研室”獲批國家級虛擬教研室建設點,“網絡工程教研室”獲批首批天津市級優秀基層教學組織。



強化師資隊伍培育 育人能力顯著提升

一是以賽促教,不斷構筑教師教學發展長效機制。以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為契機,持續深化“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改革,提升教師課堂教學組織能力,累計獲得國家級二等獎3項、市級一等獎3項、市級二等獎16項。二是培育天理名師,打造高水平師資。充分發揮教學名師及優秀主講教師的示范帶頭作用,打造一批天理“名師工作室”和“特色示范課堂”,推進高層次人才走上本科教學一線。2018年以來,學校獲批天津市教學名師11名。



深化課程內涵建設 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一是加強一流課程建設,構建高質量課程體系。學校開展“校級——市級——國家級”進階式培育體系,著力打造一批具有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性的“金課”。目前,我校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11門、市級一流本科課程46門。二是開展創新創業課程建設,構建協同育人新格局。學校不斷拓展實踐平臺,籌建雙創學院,依托天開高教科創園等平臺,建立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創業實習基地。2022年我校《電機與拖動》等6門課程獲批天津市創新創業教育特色示范課。三是推進課程資源建設,提高育人質量。學校積極提供優質線上教學資源,滿足我校師生混合式教學需求,推動教師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新教育教學模式,目前在平臺對外開放共享課程15門。



嚴格把關教材審核 教材水平持續提升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重視教材制度建設。學校出臺《天津理工大學教材工作管理辦法》等文件,建立健全教材工作機制,確保優質教材進校園、進課堂。制定專項方案,持續推進重大主題進教材。二是加強隊伍建設,提升教材建設質量。學校設立了教材工作領導小組和院級教材工作小組,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的工作協調聯動機制;建立了教材審核與選用專家庫,專家庫由思政專家、學科專家、課程專家、教科研專家、一線教師組成,現有專家97位。三是搭建項目平臺,推動教材工作持續創新。學校高度重視高水平教材、新形態教材建設,設立校級教材建設基金項目99項,其中數字化教材專項12項。學校現有國家級精品和規劃教材14部、市級建設教材7部、市級精品教材建設項目3項。



強化創新實踐活動 學生素質顯著提升

一是實施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以下簡稱大創項目)。2018-2024年,學校立項各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1200余項,投入經費470余萬元,8個國家級大創項目入選參加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年會,榮獲“優秀組織獎”。二是發揮好學科競賽育人作用。積極承辦各級各類學科競賽,以辦賽為契機,營造學賽互促的良好氛圍。制定了本校學科競賽認定目錄,為師生參賽提供指導,為競賽認定提供依據。組織學生參賽備賽,舉辦學科競賽培訓會、經驗分享會等,搭建師生交流平臺。三是豐富實踐育人載體。依托工程訓練中心已搭建跨學科綜合性新工科實踐平臺,各專業與企業共建400余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四是制定了創新實踐活動學分認定機制。學生參與學科競賽獲獎,參加創新創業訓練活動,在正式出版的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獲得專利授權等均可申請認定創新性實踐學分。



下一步,學校將秉承“重德重能 求實求新”校訓,踐行“愛國奉獻、求真務實、艱苦奮斗、開放包容、創新進取”的天理精神,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注重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創新發展,銳意進取、真抓實干,為建設高水平教學研究型理工大學繼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