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學校聚焦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產教融合、科技成果轉化等領域,系統梳理新時代第一次全國教育大會以來教育改革發展取得的成效成果。官網開設“教育強市看天理”專欄,以系列報道的方式,呈現廣大師生勇于創新、勇攀高峰,服務國家戰略需要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在建設教育強國的新征程上不斷彰顯天理作為、唱響天理之聲。
學校深入推動教育對外開放,統籌“引進來”和“走出去”,提升國際化辦學水平,推動高質量發展。學校進一步堅定信心,不斷增強戰略定力,完善體制機制,創新工作舉措,凝心聚力,以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思路,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不斷打造和建設國際交流、中外人文交流新平臺,為共建“一帶一路”注入新動力。
“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 拓寬國際交流合作渠道
1.學校堅持“走出去”,拓寬國際交流合作渠道。持續優化魯班工坊、孔子學院等海外教育機構,助力海外教育事業。2019年12月,學校積極響應市教育兩委的倡議,精心謀劃,與科特迪瓦國立理工大學簽署合作協議,共建科特迪瓦魯班工坊。該工坊也是我市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高水平完成上級部署的非洲10個“魯班工坊”建設任務之一,也是首家由我市普通高校參與建設的魯班工坊,于2020年12月舉行了“云端”線上揭牌儀式。該項目已將機械、電氣工程兩個專業嵌入教學的核心實訓課程,培養本碩博學生1280名。2024年3月,校黨委書記劉東志率隊赴科特迪瓦,與共建高校簽署魯班工坊科技漢語在線教學項目協議,與科特迪瓦高教部、職教部部長親切會談,獲得高教部部長頒發的工坊認證書。

學校持續推進國際中文教育,穩步推進孔子學院建設,已培養上千名讀懂中國、知華友華的外籍青年。自2018年至今,校領導先后多次訪問了三所海外學校共建的孔子學院(波蘭密茨凱維奇大學、維斯瓦大學、科特迪瓦博瓦尼大學)。2023年7月,我校密茨凱維奇大學孔子學院承辦的“漢語橋”世界大中小學生中文比賽波蘭區決賽獲得CCTV央視報道;此外,學校連續申報了國家漢辦暑期文化交流項目,組織開展外籍大學生暑期訪學交流。該項活動相繼被新華社、天津電視臺等多家媒體報道。
2.學校堅持“請進來”,加強中外合作交流。強化中外合作辦學質量,開拓提升新項目,為師生開拓更多海外學習和研究機會。2018年至今,學校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的工作思路,積極推進外事工作,提高了學校辦學水平。學校與“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本升碩”“美國紐約電影學院本升碩”“德國耶拿大學本升碩”等10余個國外高校簽訂合作協議,并就師生聯合培養、科研合作、交流訪學等達成合作意向;期間有來自美國、加拿大、日本、波蘭等高校的訪問團組,圍繞國際辦學、人才培養等合作領域進行交流。
學校現有的5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特色鮮明,社會影響力持續提升。學校目前正積極謀劃申報國外高水平大學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及機構,力爭實現學校中外合作辦學新的突破;此外,連續承辦兩屆國際產學研用會議,開創申報中外雙導師制新增招生指標項目的先河,并獲得了教育部的立項支持。

自2018年至今,我校積極建立并保持與36個國家141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友好合作關系。學校高度重視合作院校來訪,促成學生互訪、留學、研修、游學和教師交流培養等領域合作。2024年6月,由市教委主辦,學校承辦的首屆京津冀外事干部能力提升培訓班活動在我校舉辦,來自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的120余名外事工作管理者受邀參會學習。活動受到人民日報、人民網、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等媒體相繼報道。

“線上與線下”相結合 創新對外交流活動形式
1.拓寬合作領域,培養國際化高素質人才。學校積極適應高等教育國際化帶來的新要求,推動學校國際化交流高質量發展。學校建立師生外事出訪服務科,開發了OA線上資料審核提交系統,提高了辦事效率。自2018年至今,學校年均組織或選拔近百名優秀學子參加校際交換生、國家留基委、以及赴海外訪學交流第活動。學校還通過頂尖大學線上專業知識和文化交流課程,夯實廣大師生的國際前沿知識。學校積極利用海外院校資源,選派25名優秀師生參加海外培訓和教學工作,廣泛宣傳并鼓勵師生積極申報國家留學基金委公派出國項目,組織教師因公派出培訓會,積極開展利用自費留學、組織學生參加國外高校的夏令營及暑期交換等活動。

2.打破地域界限,采用線上方式加強聯絡。2020至2022年期間,學校繼續深化與國際知名大學之間的科研合作,努力搶抓數字化戰略機遇,構建我校科學研究國際化合作交流新模式。學校與科特迪瓦國立理工大學共建的科特迪瓦魯班工坊實現了線上設備調試和教學任務,與海外合作院校積極探索合作新模式,促進雙方的友好互信,并積極嘗試拓展合作項目。

“內聯與外通”相結合,夯實對外交流工作合力
1.聚焦國際人才培養,創新教育方式方法。我校堅持走國際化特色辦學、多樣化辦學之路,推進海外辦學。通過舉辦國際會議、學術論壇和各類留學宣介會,一方面促進了學科專業建設,推動了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了人才培養模式;另一方面也完善了學校教學質量保障機制和監控機制,提高了學校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
學校多措并舉,開發了以培養、激發學生國際化意識的“國際新聞解讀和討論”“英漢互譯與寫作”“海外文化交流”等課程,強化了實踐實操能力的“藝術設計工作營”“多媒體動畫工作坊”等項目,為出國學生提高能力、更快地適應國外生活、了解當地文化習慣提供了有效幫助。學校設計了特色的實踐類項目,與校外培訓機構合作,開設“國際語言班”,落實“多語種+”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加強全英語課程或專業建設,搭建國外文化生活體驗與交流平臺等內容。2023年6月,我校管理學院順利通過國際精英商學院(AACSB)認證。2024年4月,我校與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合作,簽署中美121項目合作協議,積極開創中美教育交流和中外合作辦學的新局面。

2.關愛國際學生,推進趨同化管理。學校各單位統籌聯動,共同推進國際項目落實落地,為教職工解讀出國(境)繼續教育政策,將“國際交流”融入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多舉措夯實對外交流工作合力。2018年至今,與市出入境、公安部門常態化溝通,加強國際學生管理的制度建設,陸續出臺多項國際學生管理辦法及制度,積極推進來華留學生與中國學生趨同化管理。推動職能處室與學院協同共進,在國際學生的學籍、學位、獎學金評定以及日常事務管理等方面取得了相應進展。積極組織、參與、申報各類活動,包括留學生座談會、國家留學基金委“感知中國”等活動,帶領留學生赴薊州區、中新生態城等地進行國情教育學習活動,為中外學生、中外師生搭建起跨文化交流的平臺。連續舉辦了“漢語橋”波蘭高校來華夏令營活動,共架“文化友誼”橋梁,被多家媒體廣泛報道。

學校積極參加上級組織的各類交流活動,先后赴馬來西亞、阿聯酋、烏茲別克斯坦等國進行“留學天津”來華留學招生宣傳,積極拓寬國際學生招生渠道。學校進一步推進國際化辦學進程,積極申報并成功立項天津市外國留學生獎學金重點項目,近年來天津市政府來華留學生獎學金額度及招生人數均實現倍增,創新建立來華留學生招生及管理線上系統。與天津外國語大學簽署聯合招生和培養協議,與烏茲別克斯坦國立交通大學、天津海運職業學院簽署專本碩博貫通培養協議,積極探索留學生跨校聯招聯培新模式。

下一步,學校將凝心聚力,深入貫徹落實我市科教興市人才強市行動方案,全面推進《天津理工大學“十四五”時期事業發展規劃》落實落地,在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中貢獻天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