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由市先進機電系統設計與智能控制重點實驗室、市體視學學會、市力學學會主辦,學校承辦的“2024年度京津冀骨關節生物力學與力學生物學前沿與應用研討會”在我校召開。來自京津冀區域相關領域的多位專家參加本次研討會。

河北工業大學楊磊教授作題為《Mechano-bioengineering for Musculoskeletal Repair and Regeneration》的學術報告。他從材料學的背景闡述了力學生物學新理念,強調人體時刻承受力的作用,精準的組織修復與再生需要考慮力學生物學調控。

首都體育學院霍波教授作題為《運動調控肌骨系統結構和功能的生物力學基礎研究和應用》的學術報告。他詳細闡述了動態載荷調控骨骼結構變化的生物力學機制、運動調控肌肉協同現象和機制、基于肌骨動力學的關鍵技術等內容。

北京工業大學楊海勝教授作題為《力調控骨重建生物力學機理的微觀解析》的學術報告。他回顧了骨功能適應性理論研究歷史,詳細闡述了團隊在闡明骨重建中微觀陷窩——小管網絡流體剪應力重要作用的研究進展,研究結果表明骨細胞網絡改變會影響流體動力學的微環境,進而影響骨的重建,這與骨質疏松相關。

嘉思特醫療器材(天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念作題為《基于生物力學的生物型膝關節假體》的報告。他表示,嘉思特公司獲得全球Ⅲ類醫療器械注冊證32項、PCT專利7項、國家發明專利84項,所研關節假體均基于骨生物力學特性設計與制造,是骨長入假體與增強界面整合技術的提升。

天津濱海新區中醫醫院骨傷科段立強作題為《金針復位技術》的報告。他表示,金針復位是以古法“金針撥骨”理念為指導的一項增加復位效能的技術,是對正骨八法復位能力的補充。金針復位基本技法包括:“彎針”“進針”“行針”“旋針”“頂針”等,可使骨折端達到近解剖的復位。

學校機械工程學院高麗蘭教授作題為《關節軟骨缺損修復的力學行為研究》的學術報告。基于力學載荷下關節軟骨缺損會影響軟骨的力學功能,加速軟骨的損傷的研究背景,她針對軟骨不同缺損程度建議采用的干預修復方法,闡述了體外組織工程成熟培養后修復關節軟骨缺損的必要性。

天津醫科大學張平教授作題為《醫工結合機械醫學的轉化研究》的學術報告。他針對力在骨重建中的作用,闡述了力對骨血管生成影響規律、對成骨細胞功能作用、對干細胞的歸巢效應等內容。
據悉,本次研討會以“交叉融合、創新發展”為主題,圍繞生物材料、運動健康、臨床骨科與工程技術等內容展開深入交流。會議推動了京津冀區域骨關節生物力學基礎與應用的交流與合作,加強了企業與科研院所的信息暢通,為應用基礎研究的順利轉化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