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學校開展“傳承愛國衛生新風 創新勞動賦能成長”勞動教育主題活動,并集中組織了“愛國衛生月”和“勞動教育宣傳月”系列活動。

以勞樹德,提升素養強觀念。學校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結合“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開展黨團引領、主題班會、專題講座、勞動技能培訓、先進事跡報告會等活動。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舉辦“以無畏報效祖國 以奮斗書寫青春”分享會,邀請2023年天津市高校“大學生年度人物”陸勝蘭分享成長經歷和獲獎經驗,引領廣大青年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挺膺擔當。社會發展學院舉辦“韶華不止,奮斗不息”勞動模范事跡分享座談會,激勵學生向榜樣看齊。

以勞增智,知行合一提能力。學校重視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的應用,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增強勞動意識。各學院組織科創項目科普進校園,展示了機器人模型、機械臂、無人機等作品,通過生動的科普講解點燃了學生對新技術的興趣。機械工程學院舉辦了“書香傳承”書籍捐贈活動,邀請畢業生分享專業課程學習經驗,并捐贈相關書籍。理學院聚焦“勞動最美麗 奮斗正青春”主題,開展PPT的制作技巧培訓,提升學生操作技能。

以勞強體,鍛造品格礪意志。各學院每周三下午開展“勞動常行 健康共護”衛生責任區清整活動,形成綠色環保生活新風尚,筑牢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每日下午組織學生在“明理農場”勞動實踐,學習農耕技能,體驗收獲的快樂。機械工程學院開展守護海河志愿服務,沿河道清理垃圾,并進行分類處理。環境科學與安全工程學院開展防洪防汛應急知識的分享活動,以強化大家安全意識,提升應急能力。

以勞育美,樂享幸福潤心田。管理學院開展“春信手作”花盆繪制,將創意與綠色完美結合。化學化工學院征集“最美勞動者”攝影圖片集,以影片記錄勞動瞬間。語言文化學院開展“勞動讓青春不留白”電子手抄報征集活動。環境科學與安全工程學院利用課余時間見“圾”行事,變廢為寶,將撿拾的花葉,進行巧妙的拼接。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組織“非遺手工與勞動精神”剪紙技藝體驗活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以勞創新,通專融合促新質。在勞動周期間,學校“一站式”學生社區舉辦“別具匠心”的勞動創意市集,吸引了1000余名師生踴躍參與,不斷將勞動與專業結合,讓勞動教育“活”起來。學校“明理工廠”組織學生自制激光打印筆筒,將先進技術與生活實際融合。聾人工學院開展計算機設備拆裝與維護、視頻剪輯等特色勞動實踐技能培訓,不斷提高聽障大學生的職業技能。
學校高度重視勞動教育,通過整合課程、師資、場地等資源,定期組織課程研討,構建“1+3”勞動教育工作體系,構建“勞動+專業”融合育人機制,形成“勞動+思政”互嵌式教學新模式,真正把勞動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下一步,學校將繼續探索“幸福+”系列勞動特色實踐活動,提升學生活動參與度,打造天理特色的勞動育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