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共青團中央、工業和信息化部主辦的2023年全國大學生機器人科技創新交流營暨機器人大賽在山東省日照市舉辦。我校3件作品榮獲三等獎。


面向戰場救援的地空協同策略
推報單位: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學院、工程訓練中心
團隊成員:張家寶、楊文樹、趙毅、胡星馳
指導教師:宋雨、宋曉琳
項目簡介:本項目構建了一個地空協同戰地自主救援系統,旨在為當今戰場上的緊急救援和戰斗需求提供一種新型的解決方案。該系統具備戰場偵察、自主打擊、協同救援三個方面的功能,由偵察無人機、救援小車、護衛小車、可視化智能終端4個模塊組成。偵察無人機利用其空中搜索優勢獲取救援目標,通過搭載的YOLOv5算法模型計算救援編隊與救援目標的坐標位置并回傳智能終端,智能終端通過Dijkstra算法規劃出救援編隊與救援目標的最優路徑,并向編隊發出救援指令;護衛小車編隊在向目標位置移動的同時,進行全局搜索與偵察,完成對敵方目標實時檢測與鎖定瞄準;智能終端可向護衛小車發送控制指令,實現敵方目標自主打擊;智能終端可實現無人機與救援編隊回傳畫面同步顯示和分屏切換。該系統從人——機——環境整體考慮,形成動態閉合的人機協同系統。

綠之緣——室內多功能綠植養護機器人
推報單位:機械工程學院
團隊成員:龔健超、楊晨歌、陳鵬來、李照童、陳鵬宇、高凡、尹嘉鵬、龐元碩
指導教師:楊玉維、李彬、宋宇昊
項目簡介:基于移動機器人技術和綠植養護技術,提出了“全方位養護”和“隨花奔跑”的概念,設計并實現了一款移動式室內綠植智能養護機器人樣機系統。在多種傳感器技術融合與智能控制算法相結合的基礎上,結合物聯網技術,實現了養護機器人對綠植生長環境所需溫度、濕度、氧氣和光照等的自主智能調整,以及其在移動養護過程中的自主智能定位、避障、軌跡規劃等。上述關鍵技術的實現,使得用戶在繁忙工作之余可輕松享受室內綠植帶來的自然寧靜和心靈安逸。

水冷壁多通道壁厚檢測機器人
推報單位:機械工程學院
團隊成員:賈常銀、高巖
指導教師:魯林平、芮成杰、武剛
項目簡介:這是一款針對發電鍋爐爐管壁厚檢測的機器人,可以同時對四根管排進行壁厚檢測,續航可達一小時以上,通過移動端控制機器人沿管壁垂直上下運動,通過搭載的測厚探頭獲取水冷壁管的壁厚數據,并同步傳送至移動端,以曲線圖的形式展現,并自動保存測厚數據。機器人代替人工檢測,節約了檢修時間,具有檢測成本低、效率高等優點,保障了工人的安全,有很大的應用價值。
本次大賽設置了工業機器人、公共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個人及家用服務機器人,其他應用領域機器人五大賽道,共評出特等獎作品50件、一等獎作品74件、二等獎作品94件、三等獎作品299件。大賽是共青團中央、工業和信息化部共同主辦的一項具有導向性、示范性和群眾性的全國競賽活動,是共青團服務大學生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大賽堅持科創育人、實踐育人導向,持續提升賽事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瞄準機器人前沿技術動態、產業發展趨勢和人才培養需求,激發大學生學習機器人知識、交流機器人技術、傳播機器人文化、投身機器人行業、攻關機器人關鍵核心技術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推動機器人領域教育、科技、人才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