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學校舉辦第十二場“明理青椒”沙龍。黨委常委、副校長王鐵出席活動并講話,國家杰青、新能源材料與低碳技術研究院院長丁軼和國家優青、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張志明作為常駐嘉賓參加活動,環境科學與安全工程學院齊占峰、語言文化學院劉浩作學術報告。
齊占峰以“基于波浪驅動的新型海洋觀測技術及裝備研發”為題,圍繞高效的波浪能俘獲技術,介紹了在大尺度移動觀測平臺和精細化海洋觀測平臺的技術與應用,并在目標探測技術、智能導航算法、高效能源系統三方面提出了合作需求。劉浩以“教與學視角下平臺型英語閱讀課程的賦權增能創新設計及實踐研究”為題,介紹了“角權責統一,做學用合一,能力內生”賦權增能教育理念以及平臺型英語閱讀課程的實踐情況和賦權增能的實踐案例,為英語教學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在交流研討過程中,與會嘉賓、沙龍學員結合自身研究領域,與報告人深入探討了海洋觀測平臺的核心競爭力、海洋剖面觀測浮標引入摩擦發電技術的可行性以及英語閱讀課程分階段教學的重點任務等問題。
王鐵在發言中充分肯定了兩位老師在各自領域的不懈追求和研究成果。他提出,一是要通過加入團隊或組建團隊的方式提升個人在“走出去”過程中的競爭力;二是要明確個人的科研優勢和弱項,在與國際標準、國內頂尖產品對比中掌握關鍵核心技術,鞏固強化項目優勢,補足短板,為今后的科學研究和學科交叉奠定扎實基礎;三是要充分認識到不同學科在項目申報、未來發展中的優缺點,明確自己科學研究的核心價值,并基于核心價值進行深入研究和交叉融合;四是要重視教學改革實效,善于把在教學中長期實踐形成的突出成果,逐步轉變為個人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