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至31日,由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教育部、中國社會科學院、全國學聯、貴州省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十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在貴州大學舉辦。經過激烈比拼,我校學生團隊在多個賽道斬獲佳績,獲得主體賽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揭榜掛帥”專項賽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紅色專項”活動二等獎1項,共計8項作品獲得國賽獎項,團體總分位列全市高校第四名,取得了我校在“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獲獎數量和團體總分的新突破。

“挑戰杯”競賽被譽為當代大學生科技創新的“奧林匹克”盛會,本屆“挑戰杯”聚焦科技強國戰略部署,提升育人實效,不斷提高品牌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持續推動競賽改革優化,搭建主體賽、“揭榜掛帥”專項賽、紅色專項活動、“黑科技”展示活動有機組成的“1+1+2”賽事整體架構,共吸引全國2000多所高校、40余萬作品、250多萬學生參賽。其中,主體賽共有1745件作品推報國賽,“揭榜掛帥”專項賽提交近2000件作品。依托紅色專項活動開展大思政教育,全國近2000所高校的學生形成了數十萬件實踐成果。“黑科技”展示活動吸引了近千所高校的1萬余件作品,5萬余名學生參賽。
自競賽啟動以來,學校高度重視、統籌部署,各學院、相關職能部門協調配合、精心組織,構建了學生科技立項、“挑戰杯”校賽、市賽到國賽逐級進階的競賽機制和逐級選拔、項目打磨、修改指導、模擬答辯的全流程備賽體系。學校共推薦36項學生作品參加天津市賽,30項作品獲得市級獎項,其中特等獎4項、一等獎8項、二等獎8項、三等獎10項。
主體賽——科技發明制作B類一等獎

項目名稱:視?語同心——國產生態大模型智能手語分詞系統開創者
推報單位: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
項目成員:孫悅、劉敬澤、康澤、趙春青、孫凱晴、劉清華、張楠、劉語軒
指導教師:薛萬利、韓萌、陳勝勇
項目簡介:該系統通過手語分詞實現先組詞后造句的語言學習模式,形成視覺與語言知識協同、數據與理論共驅的高泛化性手語識別自主創新方案。系統基于戴瓊海院士提出的認知智能理論及潘云鶴院士提出的視覺述事理論,分別從數據知識感知、視覺知識理解、視覺認知學習三個層面,通過分詞促進手語視覺大模型學習,同時圍繞國產軟件生態展開研發。視覺——文本預訓練、跨模態對齊、時序多分支蒸餾等一系列前沿技術的采用,使得系統在分詞速度、精度、泛化性等指標上全面領先。
主體賽——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一等獎

項目名稱:新型二維Janus鐵磁單層的谷極化與磁性調控
推報單位: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項目成員:李存權
指導教師:安玉凱、劉歡、尚以迪
項目簡介:基于第一性原理計算結合多尺度模擬方法,理論預測了新型稀土Gd基與過渡金屬V基Janus單層的電子結構、磁性與能谷特性。研究體系同時打破了時間反演、空間反演與鏡面對稱性,自發的谷-塞曼效應引入一個大的谷極化。體系相關的磁性和能谷自由度隨雙軸應力、載流子摻雜和電場調控的魯棒性與可調控性被證實與模擬。此外,觀察到能谷存在圓偏振光二色性。最后,基于理論結果設計了可用于信息編碼與應用的自旋/能谷電子學器件。
主體賽——科技發明制作B類二等獎

項目名稱:“馳”塘神舟——融合智慧云管理的環境智能感知自主巡游式蝦塘養殖船
推報單位:機械工程學院
項目成員:程宇鑫、王若彤、傅東旭、馮晨曦、張逸、何梓正、王景杰、張家寶
指導教師:芮成杰、劉芮伊、王敏
項目簡介:項目針對個體蝦塘對蝦養殖設備自動化程度低的現狀,設計出一款水上巡游式多功能蝦塘養殖船,能夠適應復雜的岸邊環境,具備巡邊投飼、撒藥和水環境監測等功能。新型養殖船可降低人工投入,使得對蝦養殖更便捷和高效。
主體賽——科技發明制作B類三等獎

項目名稱:鎵檢科技-氧化鎵基日盲紫外線探測器
推報單位: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學院
項目成員:丁悅、陳飛雨、馬曉凡、侯雨茁、徐德坤、王維、付玉好、張中慶
指導教師:弭偉、周立偉、李延超
項目簡介:氧化鎵是新型超寬禁帶半導體材料的典型代表,“鎵檢科技”團隊在多年科研成果積累的基礎上,成功實現高質量大尺寸異質外延氧化鎵薄膜的可控制備,并設計出多款高性能的氧化鎵基日盲紫外光電探測器,在火災預警、導彈追蹤、紫外保密通信等領域有廣泛應用。
揭榜掛帥專項賽——二等獎

項目名稱:基于信創環境的智能知識圖譜構建系統
推報單位:管理學院
團隊成員:郭旭、董嘉霖、趙仲旭
指導教師:郭健、王京濱、郭華
項目簡介:基于信創環境的智能知識圖譜構建系統項目,在國產硬件、操作系統、圖數據庫和中間件的基礎上,實現了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知識體系的智能構建。系統能夠基于小樣本數據集實現知識圖譜的實體抽取、關系抽取等算法模型訓練;能夠通過構建知識推理、增強學習等算法模型,實現數據映射和領域知識框架的智能補全;能夠通過知識遷移學習策略,構建智能領域大規模知識圖譜。
揭榜掛帥專項賽——二等獎

項目名稱:基于智能搬運系統的數字孿生模型
推報單位:工程訓練中心、機械工程學院
團隊成員:陳德安、黃星瑞、吳博、李澤昱、竇洪超、張凱頌、郭純伶、沈永偉、李妍、吳一川
指導教師:許旺蓓
項目簡介:采用多學科基礎上,運用多層級三維虛擬設計、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物聯網可視化表達、工業數據采集等多項技術手段,以“虛——實——虛實交互”的技術路線,建立了基于智能搬運生產線的數字孿生模型。打通了“虛、實、數、監”四位一體的智能搬運生產線數字孿生系統,完成任務目標。
揭榜掛帥專項賽——三等獎

項目名稱:數據要素分析平臺
推報單位:管理學院
團隊成員:呂鑫、高鴻巖、高夢晗、孫欽喆、陳佳音、馮果
指導教師:郭健、任國強、周馳
項目簡介:鄉村振興·大數據要素分析平臺,聚焦鄉村振興戰略,收集整合了來自政府部門、電力企業、社會組織等各方的大數據,能夠提供數據分析、數據挖掘和可視化分析等功能。該平臺共涵蓋三個模塊,能夠對電力和民生領域數據進行深入分析,發現數據背后的規律和關聯,為政策制定和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和支持,可以實現社會服務和公共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
紅色專項活動——二等獎

項目名稱:“紅色+”助推鄉村教育的價值意蘊及實踐研究
推報單位:校團委
項目成員:耿苑桃、張婉怡、宋云飛、楊洋琦慧、鄭茹丹、夏成蹊、蘇怡銘、李想、劉驍、郝哲
指導教師:霍虹、王麗英、張揚
項目簡介:本項目充分利用社會實踐平臺,自2021年起分別赴貴州、江西、甘肅等地“重走長征路”“追隨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廣泛開展理論學習、社會實踐等。在實踐過程中,深入調研,發現鄉村紅色教育薄弱環節,傾力打造“紅色+”鄉村教育幫扶模式,重點探究構建“躬行實踐、感同身受、學深悟透”三位一體育人途徑,探索“3+12”紅色教學模式,并以“紅色+”引領課堂為載體,攻克痛點問題,將更優質的紅色教育資源帶到鄉村,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