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學校舉辦第三場“明理青椒”沙龍。新能源材料與低碳技術研究院院長丁軼、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張志明作為常駐嘉賓參加活動,新能源材料與低碳技術研究院教授匙文雄、理學院教師劉名聲作學術報告。
匙文雄介紹了多級團簇體系的構筑及其構效關系,展示了組裝多級結構材料的多尺度模擬,如多酸團簇與氧化銅組裝納米片并吸附銀簇、多酸團簇協同多種納米晶組裝高熵納米線、氮化碳負載輪狀多酸氧化烯烴、亞納米團簇自組裝及手性演化、亞納米手性材料自組裝演化等;基于多級結構團簇組裝,提出了在光電催化、新能源開發等方面的研究愿景。劉名聲以“強子物理”為主題,詳細介紹了強子及夸克的屬性,并對強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夸克之間的相互作用進行了闡釋,介紹了我國在強子物理方面的最新研究進展,并通過視頻向老師們展示了四夸克的發現;報告了目前在強子的質量、強子的衰變等方面的研究。
在交流研討中,丁軼表示,老師們要多分享研究體會、研究困惑,借助多學科專業教師沙龍研討,發現合作研究切合點,推進科學研究多學科交叉融合,并在思想碰撞中明晰聚焦研究內容,實現科技成果應用轉化。張志明表示,老師們的研究都十分有意義,對不同領域研究具有很好的啟發性,要在不斷地探討中碰撞出思想火花,推進科研項目合作。沙龍學員結合自身研究領域與匙文雄探討了在簇間自組裝構建結構對理論建模進行檢驗的可能性,以及納米片導電性與吸附性能在電池方面應用的可能性;與劉名聲共同探討了模型計算過程中工具利用、模型選擇、計算過程,以及高能物理與人工智能的深化研究、夸克在生物化學方面的可研性等。
沙龍學員們紛紛表示收獲滿滿,“明理青椒”沙龍對學科交叉融合進行了有益探索,大家利用本平臺展示自我、交流研討、打磨項目,實現了自我提升和思維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