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學科交叉融合和互助共享,促進學術成果的深層次交流,3月15日,學?!懊骼砬嘟贰鄙除堥_幕并舉辦首場活動。校黨委書記劉東志出席活動并講話,來自14個教學科研單位的40余名青年骨干教師參加沙龍活動。活動由校黨委副書記杜長有主持。

活動中,校長助理、生命健康智能檢測研究院院長王鐵、新能源材料與低碳技術研究院院長丁軼、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張志明受邀擔任常駐嘉賓并在開幕式上發言?!皩W科交叉融合更有利于科研創新,不同學科研究人員的深入交流、思想碰撞和互相啟發有助于打開眼界、突破瓶頸?!弊鳛椤懊骼砬嘟贰鄙除埢顒拥陌l起人,王鐵教授道出初衷。丁軼教授深有同感:“我們一定要把沙龍活動做實,通過交流、分享、探討和實踐,幫助老師們在科學研究道路上少走彎路,青年教師要勤于思考、善于創新、擔當作為?!睆堉久鹘淌诒硎荆骸吧除埢顒蛹炔煌谝话愕闹v座,也不同于學術會議,是不同專業的研究人員互相交流和碰撞的創新模式,一定會在助力青年人才成長、推進學??萍紕撔鹿ぷ魃先〉脤嵭А!?/p>

劉東志在開幕式講話中,對沙龍的活動機制和工作目標給予充分肯定,對全體教師尤其是青年人才提出要用好平臺、創造氛圍、形成合力的三點期望。他指出,“明理青椒”沙龍是我校青年教師成長發展、學習交流的服務平臺,也是健全教師發展支持體系、激發師資隊伍活力的一項重要舉措。廣大教師要用好這一平臺,創造一種敢想、敢做、敢質疑的學術科研氛圍,形成學科交叉融合、彼此支撐協同、互助共享的強大合力,并將這種合力作用發揮到各自的學科建設、學院發展中去,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中推動學校更好更快發展。他強調,學校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全力支持青年教師成長,著力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學校各單位要以此為契機,抓好抓實人才隊伍建設,共同營造關心支持教師發展的學術環境和良好氛圍,推進教師科研創新能力持續增強。


王鐵圍繞“學科交叉探討——基于納米材料的體外檢測”作首場報告,介紹了生命健康智能檢測研究院建設意義與定位、團隊研究基礎與特色、研究方向與成果介紹,特別分享了研究團隊在材料設計、檢測機理、智能算法、芯片加工、儀器研制、臨床檢測等,多個研究方向的深度交叉和成果轉化。

學員們結合自身科研工作實際,就報告內容與王鐵進行了深入交流探討。大家紛紛表示,“明理青椒”沙龍為不同學科背景青年教師搭建了教學科研溝通交流的有效平臺,是學校創新教師發展培訓形式的積極探索和有益嘗試,必將對教師科研創新能力提升、內生動力激發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據悉,2023年“明理青椒”沙龍共42位學員,均來自教學科研一線,大都具有副高及以上職稱,均為各學科專業發展建設的主力軍。沙龍采取學員制,在一個培訓周期內學員固定,每兩周舉辦一場活動,通過專題報告、學習研討、學術分享、總結匯報等環節促進教師專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