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2日至15日,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在南昌大學舉行,天理學子首次晉級高教主賽道全國總決賽現場賽,最終取得1金4銅的優異成績,實現了金獎零的突破。

我校聾人工學院王建源、張益彬、高世雄、烏力杰同學的《“鯨可語”——多模態連續手語自動標注識別系統》項目,在薛翠紅、袁甜甜、閔笛、任美琪4位老師指導下,摘得全國總決賽高教主賽道金獎。此項目是本屆比賽中天津市高校本科生創意組唯一金獎,該項目針對手語標注識別語料庫少、單模態手語標注識別精度低的問題,開發了一套結合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的多模態連續手語自動標注識別系統,將手語視頻和標注標簽進行對齊,進而提高復雜環境下手語識別精度。該系統界面簡潔,聽障人士可以直接針對該系統軟件進行手語操作,實現實時手語標注識別,促進聽障人士和健聽人之間的無障礙溝通。

本屆大賽于2021年初啟動,吸引了來自國內外121個國家和地區、4347所院校的228萬余個項目、956萬余人次報名參賽,規模與質量逐年攀升,成為覆蓋全國所有高校、面向全體大學生、影響最大的高校雙創盛會。學校在本屆大賽中共組織404個項目參賽,其中主賽道339項、紅旅賽道65項。經過校賽兩輪評審,推薦主賽道前29項、紅旅賽道校賽前5項參加市賽。
據悉,學校高度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建立了依次遞進、有機銜接、科學合理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從頂層設計、制度支撐、落地實施等方面構建起創新創業實踐組織體系和統籌規劃、多方參與、協調聯動的創新創業競賽保障體系。后續,學校將進一步發揮利用好“互聯網+”“挑戰杯”“創青春”等創新創業競賽載體功能,不斷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構建良好的創新創業教育生態,在青年學子中形成“敢想、敢干、敢闖、敢贏”的創新創業理念,全面提升人才培養水平與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