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至22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承辦的SOLVE FOR TOMORROW探知未來第七屆全國青年科普創新實驗暨作品大賽全國總決賽在北京舉行,來自全國28個賽區的604所大學報名,最終29件作品在智能控制(大學組)賽道同臺競技。我校聾人工學院袁甜甜指導的烏力杰、高世雄同學的參賽項目《在復雜場景下中國手語實時翻譯系統》代表天津市出征國賽,并以總分排名全國第七的好成績斬獲二等獎,這是天津市在該賽項的賽道所獲得的最好成績。

“有聾人學生無法言語,卻通過作品講述了追逐科學的熱情和夢想”,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科普部副部長廖紅女士在介紹本次大賽的整體情況時,充分肯定了我校學子在競賽中展現的創新熱情和科技成果。

比賽前,主辦方獲知我校參賽選手都是聽障人士,特別邀請兩位專業的手語翻譯員為我校參賽選手進行翻譯服務。比賽中,參賽選手充分發揚銳意進取、勇于探索的科技創新精神,與其他選手展開了智慧、創意與腦力的綜合競技。通過大賽,同學們提高了實際操作能力,增加了競爭意識和團隊意識,并激發了投身創新創業的熱情。

據了解,本屆大賽圍繞“智能、安全、環保”三大主題,重點關注前沿科學技術及科學教育理念的應用與普及,考查參賽青年“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及動手實踐”的能力。大賽設“創意作品”和“科普實驗”兩個單元,分為“智能控制”“未來教育”“生物環境”和“風能利用”四個命題。此次賽事自2020年11月啟動以來,全國28個賽區共收到參賽作品2.9萬多項。經過初賽、復賽的激烈角逐后,150項作品最終脫穎而出,晉級決賽。選手們基于大賽進行科學性和趣味性的創意作品設計,現場向評委闡釋設計方案或展示作品,體現了選手們較高水平的科技創新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