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語言文化學院舉辦“尋匠”傳統文化體驗坊系列活動之瓦當傳拓體驗活動。本次活動邀請到學院教師白凱進行專業講解與指導。

活動中,白凱借用許慎《說文解字》與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中對于“瓦”字的注釋,向同學們細致講解了“瓦”字的結構與意義,并展示了甲骨文、小篆等形態的“瓦”字。隨后,他向同學們展示了從秦漢時期到清朝的瓦當樣式,展現了不同時期的審美傾向在瓦當上留下的鮮明烙印。在介紹瓦當歷史的同時,他用幽默通俗的語言介紹了瓦當“四靈”——白虎、青龍、玄武、朱雀(四只神獸分別代表金木水火),與同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代表的瓦當相結合,形成了獨樹一幟的瓦當文化。
在實踐中,白凱從敲拍宣紙、拓包蘸墨、拓包傳拓三個環節講解了傳拓的過程。隨后,同學們進行了瓦當傳拓的體驗并完成了多幅作品,“長樂未央”“漢并天下”“青龍”“朱雀”等多種多樣的瓦當被傳拓下來。在墨痕瓦當間,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也被鐫刻進了同學們的心中。

瓦當傳拓,傳的不僅僅是瓦當上的圖案與墨痕,更是瓦當背后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通過此次瓦當傳拓體驗,同學們對瓦當拓印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學院將繼續深入推進專業學習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引導學生堅定文化自信,守正創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