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升教職工政治理論素養,加強學院教風學風建設,10月28日,管理學院舉辦《“四史教育”有效融入課堂教學》和《聚焦中國首部民法典》兩場線上講座。
第一場講座由工商管理專業教授、博士生導師王麗平主講。王麗平教授首先強調了“四史”教育融入課堂教育的重要意義。學習“四史”能夠讓學生堅定理想信念、胸懷“國之大者”、樹牢為民宗旨、強化擔當意識。而在“四史”教育融入課堂的具體做法上,王麗平教授指出,要使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增添新時代新元素,講活歷史故事、用活紅色資源;思想上要學會歷史思維、培養歷史事業、增強歷史擔當。隨后,王教授介紹了自己在通用管理知識概論課程教學中推進“四史”教育的具體做法,通過學習強國等媒體學習平臺獲取資料,于課前播放教育元素課件;在課上闡釋基本知識點時,引入“四史”教育案例,并在課后布置相關作業和匯報任務,以加深學生對課程內容的價值理解。為使各位參會教職工更具體地了解課程思政教育的開展方式,王教授還展示了自己制作的部分課件講義,將管理學知識與“四史”教育案例自然結合,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順利接受思政教育。
保險系講師、律師趙軍為大家帶來《民法典》講座。趙軍老師從民法典的重大意義、主要內容和亮點解讀三方面進行展開。民法典的實施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保障人民權益實現和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我們黨治國理政水平的必然要求。隨后,趙軍老師概括性介紹了民法典各編的主要內容,并結合時事案例為大家解讀了民法典的亮點所在。
通過此次系列講座,廣大教職工進一步拓寬了“課程思政”的建設視野,為實施課程育人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并表示將在生活和工作實際中主動學習與思考,將民法典所體現的原則和精神落實到立德樹人的各個環節,切實為我校教風學風的建設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