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六年來,我校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不斷提升與沿線國家青年的交流。為進一步從青年的角度,用青年的方式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生推廣和宣傳優(yōu)秀的中國文化符號,傳遞“一帶一路”的時代新聲。7月10日由漢語言文化學院師生及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留學生們組成的“青春激昂中國夢,一帶一路展風采”中國形象主題實踐團一行15人赴山東開展暑期社會實踐,中外師生將在齊魯大地尋找中國文化符號,認識中國形象,探索中國文化。

社會實踐的第一天實踐團師生來到了儒家文化發(fā)源地——山東曲阜,“圣城儒學,映古輝近”,山東曲阜是孔子的故鄉(xiāng),孔夫子生前在此開壇授學,首創(chuàng)儒家文化,為此后2000多年的中國歷史深深地打上了儒學烙印。在孔廟,留學生們身著孔服,中外師生用最原始的授課方式,共同誦讀《論語》,這種最直擊心靈的文化體驗,使大家對中華文化中的“仁、義、禮、智、信”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孔府,中外師生與當?shù)匦W生一同交流中國形象與中國符號,暢談自己對“一帶一路”的理解。在孔林,中外同學自發(fā)以先師禮莊重祭拜,一表自己對圣賢的景慕之情。


社會實踐的第二天實踐團師生來到了齊魯文化孕育圣地——泰山,泰山有著“中華國山”、“天下第一山”之美譽。在這里,孔子留下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贊嘆,杜甫更是寫下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下”的千古絕唱。在登山過程中,中外師生共同感受泰山濃厚的文化底蘊和詩詞氛圍,體會中國傳統(tǒng)詩詞和中國書法在此所遺留下來的文化魅力。中外同學互相鼓勵,互相扶持,分解小目標,鼓足精氣神,雖然在十八盤遇到了山雨,但同學們絕不放棄,互幫互助,不斷克服登山過程中的困難,最終順利抵達頂峰。留學生陳國安說:“這是我第一次在中國爬山,泰山不僅讓我感受到了自然的美,更讓我感受到了他濃厚的文化底蘊?!?/p>

社會實踐的第三天實踐團師生來到了泉水文化孕育地——濟南,濟南被稱為“泉城”,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歷代文人墨客在此寫下了數(shù)以萬計的名泉詩詞、文賦,留下了無數(shù)精妙的歷史傳說和諸多的名勝古跡,從而形成了濟南獨特的泉水文化。在李清照紀念堂內(nèi),團隊中國學生誦讀李清照作品并講解其中內(nèi)涵。留學生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參觀各個院落,從中感受中國詩詞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趵突泉,留學生們身著中國傳統(tǒng)服飾向當?shù)鼐用褚约爸行W生講述他們眼中的中國文化,分享他們對于“一帶一路”的看法和感想。在王雪濤紀念館內(nèi),中外師生一同欣賞王雪濤先生的寫意花鳥畫,共同感受中國國畫藝術。在大明湖,中外同學互動交流,感受濟南的泉水文化,從“泉城明珠”中尋找到了獨特的中國文化與中國符號,對中國形象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同時,中國學生也積極與當?shù)亓x工互動交流,學習他們甘于奉獻、不忘初心的精神。

在為期三天的社會實踐中,每天晚上,實踐團師生都會在一起分享自己的出行感受,暢談自己對于中國形象和中國符號的認識。為了更直觀地體現(xiàn)“中國形象”和“中國符號”,7月11日晚,實踐團開展了以“我眼中的中國形象”為主題的繪制活動,留學生們通過繪畫、剪紙、繪制中國戲劇臉譜的方式來描繪自己心中的中國符號和中國形象。在一次次的交流互動中,中外同學不斷加深彼此之間的感情。

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凝聚的文化自信、“一帶一路”上的文化傳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人民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次社會實踐既為中外同學提供了互助成長的平臺,讓留學生們對中國形象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也為弘揚和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開辟了新的路徑。漢語言文化學院將繼續(xù)秉承“中外共融,文化育人”的理念,不斷豐富文化實踐活動,提升文化育人效果,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接下來,我院將與留學生繼續(xù)開展一系列文化活動,不斷增強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中國形象的宣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