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热播剧免费播放入口频道,japanese色国产在线看视频_蓝光免费播放

當前位置: 首頁 -> 媒體看理工 -> 正文
媒體看理工
《天津教育報》——用科技打破聽障者交流“玻璃墻”——記“天津青年五四獎章集體”獲得者、天津理工大學鯨言創益無障礙智能科技研發團隊
2022-05-18


在前不久舉行的2022北京冬奧會上,冬奧會央視新聞手語數字人項目讓全國2780余萬聽障人士“聽見”了北京冬奧會,這背后的技術支持者正是剛剛獲得“天津青年五四獎章集體”的天津理工大學鯨言創益無障礙智能科技研發團隊。這一團隊成立的初衷便是發揮天津理工大學優勢學科與特色學科的交叉資源優勢,利用智能科技手段研發無障礙交流溝通工具,為廣大的聽障群體解決痛點問題,幫助他們跨越交流的鴻溝。


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約有2780多萬聽障人士,溝通障礙給他們融入社會帶來了諸多困難。團隊負責人、天津理工大學聾人工學院副院長袁甜甜說,團隊成員矢志以建設無障礙社會為使命,努力用科技打破“玻璃墻”,為促進社會全面進步、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感貢獻力量。這些年,團隊先后在手語識別與翻譯技術、語言障礙智能康復訓練技術、基于腦機接口的智能助聽技術等領域取得了眾多喜人的成果。其中,高質量大規模手語數據資源訓練平臺,數量已達百萬級,是全球最大的手語數據集。該大數據平臺可為手語識別和翻譯服務提供基礎數據。團隊開發的中國手語實時翻譯系統,可以實時識別和翻譯聾人的自然手語,將其表達的信息以文字或語音的形式傳遞給健聽人,從而促進聾健溝通和融合。目前經中國聾人協會推廣,已初步應用于教育、民生、大型賽事、交通、醫療等多場景及復雜環境,可為互聯網廠商、移動端服務商等提供翻譯服務調用接口。


同時,團隊還將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相結合,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實現數據采集、清洗、語義消歧、分析的智能化,提高語訓效率。針對聾人目前助聽器和人工耳蝸存在的缺少選擇性和聲音篩選能力的問題,團隊開發了基于腦—機接口的智能助聽技術研究,該技術為新一代助聽設備奠定基礎,可提升聾人在嘈雜公共場所的感知能力和社交能力。


近幾年,團隊成功獲批10余個項目立項,發表30余篇高水平論文,申請專利與軟件著作權10余項。目前,項目成果已廣泛應用于民生機構、交通樞紐、學校、綜合體等場所與機構。除了助力冬奧會,團隊的手語識別翻譯項目先后參加第五屆世界智能大會展示、天津市殘疾人專場招聘會展出。同時,由中國聾人協會、國家通用手語數字推廣中心(華夏出版社)及團隊聯合成立的“無障礙智能科技研發中心”也基于手語項目的研發拓展了更多輔助聽障人群無障礙交流溝通的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