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話人:
周雪松 天津理工大學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學院教授
朱紹岳 本報評論員
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升級,以產業升級倒逼科技創新,是塑造競爭新優勢、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朱紹岳:以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創新,不僅培育了許多新業態新模式,也幫助傳統產業實現了“老樹開新花”。可以說,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就能在產業升級過程中占領先機、贏得優勢。
周雪松:只有科技創新水平上去了,產業的發展才能稱之為“升級”。就科技創新本身而言,可細分為科學創新與技術創新。科學創新指的是具有原創性、基礎性的科研創新成果,屬于“從0到1”的首創、是“無中生有”的質變,具有很強的突破性、超前性。而當科學創新的成果延伸到技術創新領域后,能夠發揮很強的“連鎖效應”,催生更多新技術新應用,加快設備更新、優化工藝流程結構,加速產業的持續迭代,進而帶來經濟結構和產業形態的重大變革,引領產業實現更大發展。
朱紹岳:科技創新不只需要“從0到1”的原創成果,也要有“從1到N”的產業化應用。加快科技創新的成果轉化,利用新技術不斷提高生產效率、催生新動能,讓創新真正成為推動產業升級的關鍵力量,能夠將科技價值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經濟價值。
周雪松: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作用,一個關鍵環節是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這就需要打通科技創新與企業需要之間的藩籬,把科技成果的供給方和需求方進行對接。讓科學研究面向經濟生產,讓經濟生產依靠科學研究,形成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與企業主體之間的創新合力,建立有效的合作創新體系,才能有效解決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中的實際問題。同時,整合政府部門、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等跨地區、跨行業的信息資源,建立一批專業化的技術轉移機構,讓各方主體都能共享創新資源的同時,還能為技術轉移轉化創造良好環境和條件。
朱紹岳:產業鏈價值鏈向中高端邁進的過程,會遇到各種的難題和阻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變。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能夠倒逼科技創新,在關鍵核心技術研發中奮起直追。
周雪松:產業需要升級,表明現有水平已經無法滿足更高層次的市場競爭要求。“倒逼”是一種外部機制,意味著發展不能光靠自身力量,還要有外部壓力。這種外部壓力促使產業在升級過程中加大科技創新力度,進而降低成本、提升效益,尋求新的增長點。而且,產業升級之時,也往往是產業結構發生重大調整之際,不僅給產業自身帶來許多挑戰,也給許多新技術提供了應用空間和場景。在這種情況下,想要確保產業鏈、供應鏈關鍵時刻不掉鏈子,就必須加大創新力度,針對產業鏈的斷點、痛點、難點、堵點進行科技攻關。
朱紹岳: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的關系,是相互依存、共同演進。這一過程中,企業既是科技創新主體,也是產業升級的主力軍。在您看來,應如何強化企業的主體地位,推動科技進步、產業發展?
周雪松:企業是聯結科技進步、產業發展和經濟增長的紐帶,也是創新的重要主體。企業掌握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知識、數據等創新要素,有著天然的創新動力,我們應該創造更好條件讓企業發揮作用。近年來,天津持續壯大科技型企業底盤,統籌推進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行動和高成長企業梯度培育,雛鷹、瞪羚等各類高新技術企業逐漸成長為引領行業進步的關鍵力量。同時,還圍繞產業發展重點任務,聚焦企業創新需求,積極整合國家和我市優質資源,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讓企業成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重要參與者。結合產業需要、企業需求,健全公共科技服務平臺,完善科技重大專項實施機制等,都是為了推動企業成為創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轉化的生力軍,讓創新創造源泉充分涌流。